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裡,對生命意義的追尋,也是藝術家一生追求的目標。在繪畫的藝術世界裡,我們清楚的看到生命意義的顯現;藝術家用藝術譜寫生命。當我們欣賞一張畫,越是深入的研究藝術品結構的時候,你就越加清楚的發現,藝術結構與生命結構的相似之處。這裡所說的生命結構,包括從低級結構到人類情感和人類生活本性這樣一些複雜的生命結構(情感和人性正是那些最高級的藝術所傳達的意義)。正是這兩種結構之間的相似性,才使得一幅畫、一支歌、一首詩與一件普通的事務區分開來,使他們看上去是一種生命的形式,而不是用機械的方法製造出來的“蘇珊、朗閣”。在審美趣味準則中,情感因素起著重大的作用,在繪畫創作中,我們看到藝術家用自己的心在描繪這個美好的世界。今年我們學校的孩子們參加了美國國會舉辦的美術大賽和全美高中生繪畫比賽,Google設計大賽等多項比賽,都取得很好的成績,令人欣喜,重要的是參與和整個創作的過程,這個過程便是情感讚頌情感,生命呼喚生命的創作過程。我很珍惜和孩子們度過的日日月月,看到他們在繪畫上顯示的才能和激情,我很感動。
當畫面上的故事漸漸成熟,人物漸漸顯示之時,作品開始有了生命,而這生命與你共同呼吸時,你便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呼喚。在你開始畫一雙手時,你開始會認真的研究手的結構、骨骼、經脈,會盡量地把手錶現出來,可到後來就感到僅僅表達是不夠的,重要的是否能夠傳達一種信息,在我看來這種神秘的非物質性的真實性是至關重要的。
我很尊重我的學生們的創作意識和個性發揮,當學生們走向創作的深層意義時,定會自覺或不自覺的追尋生命的意義。這幾年的創作實踐使孩子們成熟很多,也學到很多,但我也常常的告訴我的學生們和家長們,創作不僅是為了獲獎,因為獎狀和生命沒有必然的聯繫。孩子本身是單純的,那種追求名利、虛榮的企圖會使我們的孩子從小就不真實而缺乏情感。
我很看重孩子們的整個創作過程,從最初的構思、創意,到落稿完成,充滿智慧、思索、辛勤耕作,我想,這份耕耘會永遠留在他們的記憶中。人生的路那麼長,他們會經歷很多挫折、困難,但我堅信,有藝術的陪伴,他們不會孤獨,而靈裡變得更加堅強,最後,再次為孩子們祝福!